药物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式之一,而药物能够起效的原因在于抑郁症产生的生物学因素影响。
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,不应该靠药物来治疗。这种说法是不够全面的,因为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疾病,当然也不是单纯的生理疾病,一般学术上说它是一种精神疾病。
虽然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、提不起精神、对事物丧失兴趣等,听起来和生理因素没什么关系,但实际上,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都可以简化为一个“刺激-调节-反馈”的循环,也就是说心理活动的产生有其生理基础,并不是凭空出现的。
目前关于抑郁症的生物学成因,被广大学者普遍认可的观点是:
当我们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刺激时,接收刺激的是大脑的神经中枢,包括大脑皮层、下丘脑、垂体等多个器官,刺激导致脑内的神经递质浓度发生变化,主要是多巴胺、去甲肾上腺素和5-羟色胺,这几种神经递质是能够调节人的情绪、情感、欲望等心理活动的,当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发生变化,情绪情感反应等就会出现异常,导致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发生。
现在常用的一线抗抑郁药物就是根据这个理论研发出来的,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失衡来治疗抑郁症。
而且针对抑郁症的成因的研究仍在进行中,如果有新的更精准的研究成果得到验证,也就有可能出现更有效的药物。
除了生物学因素外,抑郁症的产生也有心理因素的影响,比如习惯化的错误认知,导致个体对某些事物的评价过于片面、消极,进而引发极端情绪和行为。
所以并不是说有了药物治疗,就不需要心理治疗,两者配合才是治疗抑郁症更有效的方式。
推荐抑郁自救课程:
医学+心理双重视角,国内权威抑郁症治疗大师首次亲授秘籍:8种自我疗愈方法
来自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彭旭教授和壹心理联合打造的《走出抑郁,学会自我疗愈》课程。彭教授将自己20多年心理疏导疗法的研究、治疗抑郁症的经验,总结成了一套人人都能掌握的自救方法。
课程链接:走出抑郁,学会自我疗愈
这个课程中,你不但会学到如何评估自己的抑郁情况,还会学到实用有效的自救方法,日常练习,缓解抑郁,人人都能用得上。